氣相色譜儀分析技術在糧油食品質量檢測中的應用
2021-03-25 09:31:03來源:admin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氣相色譜儀分析技術作為糧油食品質量檢測的重要技術之一,其檢測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著食品的安全性與質量。該技術的應用可以克服傳統食品質量檢測方式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同時還具有高靈敏度、操作簡便、檢測周期短、檢測成本低等優點,使食品檢測更加準確。基于此,質量技術監督局相關工作人員應對氣相色譜法原理、應用方式加以重視,才能確保食品檢測的質量。
氣相色譜儀分析技術的概況
作為色譜法內應用zui為廣泛的一種方式,氣相色譜法以惰性氣體為載體,在氣相色譜儀內分析樣品性質,在檢測氣體混合物與揮發性大的液體、固體內該技術具有優勢。氣路系統、進樣系統、分離系統等都是氣相色譜儀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工作原理為:在一種流動相內混合物各組份向另一固定相流動過程中,固定相對各組份具有不同的作用力,致使固定相內各組份滯留時間有所不同,進而分離混合物各組份。隨后流動相依次進入檢測器內,進行非電量轉換工作,確保轉換后的電訊號與組分濃度形成相應比例,并進行記錄、繪圖與計算。該技術在食品檢測中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靈敏度較高。在濃度小于或等于 1ppm(10—6) 物質內檢測極為簡便,農藥殘留檢測值可控制在 ppb(10—9) 到 ppt(10—12) 的范圍內;
(2)檢測速度快。在樣品組分較為復雜的情況下,通常完成時間可控制在幾分鐘到幾十分鐘之間,自動化程度高。
(3)應用范圍廣。在多種氣體、易揮發性有機物質內氣相色譜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相應環境中,這種技術也可以對高沸點物質、固體樣品進行分析。
糧油食品質量檢測中氣相色譜技術的應用方式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食品檢測事業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得到了人們的關注。將氣相色譜技術應用到糧油食品質量檢測中,可以有效提升檢測的準確性、真實性,是糧油食品質量有效提升的重要方式。
2.1 檢測食用油內脂肪酸成分
在食用油脂肪酸組分測定中,zui常見的方式就是氣相色譜技術,這是 GB/T17377 規定的檢測應用方式。通過 GC/FID 方式可以測定、分析食用植物油內的 30 多種脂肪酸含量,主要對芥酸含量進行檢測,如芥酸過量,將影響人體營養狀況,產生各種副作用,如甲狀腺肥大等。通過 GC/FID 方式,對各種脂肪酸進行分離檢測,可確保其質量合格。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將這項技術與其他檢測技術充分結合,不僅可以達到食品檢測的目的,還可以為食品安全事業的發展提供一份可靠的依據。
2.2 檢測食用油內溶劑殘留量
遵循我國食用浸出植物油衛生指標相關規定,浸出食用油溶劑殘留量做應控制在每千克 50 毫克以下的范圍內。目前,我國食用油
生產方式主要選用溶劑浸出法,雖進行了脫溶處理,但溶劑殘留依舊存在。長期與超標溶劑殘留相接觸,不僅會對皮膚屏障功能造成損傷,還會產生呼吸中樞麻痹、損傷神經、造血神經等,甚至出現死亡等狀況。 為此,必須對食用油生產過程中的浸出原油、成品油內的溶劑殘留量進行有效控制,才能提升食用油的質量。通過頂空氣相色譜法的應用,可以準確測定食用油內殘留的六號溶劑,并具有良好的分離效果。
2.3 檢測糧食農藥殘留
近年來綠色糧食食品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關注,其特點為污染低、標準化生產與加工等。但日常生活中,綠色食品總量較少,大多數糧食食品還存有農藥殘留等情況。農藥殘留將嚴重威脅到人們的身體健康,氣相色譜技術的應用,可有效提升農藥殘留檢測的速度。在農藥殘留檢測中,氣相色譜技術應用中可在樣品提取液內進行除水劑與凈化劑的添加,進而將多余水分、雜質去除,經離心后凈化液可直接進行分析。
2.4 檢測食品儲藏過程中出現的毒素
部分食品儲藏過程中將出現化學反應,如淀粉類、谷類、豆類等,進而對人體健康造成極為威脅。真菌在糧食存儲過程中也會出現,進而導致食品變質等問題的產生。因霉菌毒性與耐熱性較高,在測定過程中,應先對殘留物進行充分洗滌溶解,在離心管(10毫升)內倒入,在靜置、離心分層后,通過微孔濾膜(0.45 米)對下層液進行過濾,遵循色譜具體情況,測定食品儲藏過程中出現的霉菌含量。
2.5 檢測食用植物油內抗氧化劑含量
在存儲過程中油脂往往受到多種因素的應用,如氧氣、水、微生物等,進而導致油脂水解與氧化變質等情況的產生,并生成醛、醇等低分子物質,通過聚合作用,將產生有毒聚合物,并氧化香味物質與維生素,這些雜質的形成將對油脂質量造成極大的影響,并危害到人體健康。為提高食用植物油抗氧化能力,應將抗氧化劑添加到油脂內,對氧化反應起到阻礙作用,達到油脂氧化延緩的目的。
綜上所述,作為近年來食品質量檢測發展的新型技術,氣相色譜儀分析技術在糧油食品檢測中得到了廣泛地應用。氣相色譜技術的應用,可以對檢測精度進行有效提升,并能降低檢測時間,為質量技術監督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