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食品業亂象被揭露 氣相色譜儀顯神手護力餐桌安全
日前,筆者看了一個采訪,一位國外食品加工行業人士講述了現有法律約束力松散的現狀下,濫用添加劑和農藥、雞蛋氟蟲腈殘留、進口假蜂蜜、亂貼食品標簽等種種食品安全亂象,為食品質量安全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
其實,針對國外出現食品安全問題,一方面企業要肩負起社會責任感,保證食品質量安全符合規范要求。另一方面有關監管部門要加強監管,利用農藥殘留分析儀、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蜂蜜快速檢測儀等守護好人們舌尖美食安全。
雞蛋存在氟蟲腈殘留
近些年,國外頻繁爆出食品安全問題。肉類食品商以老馬、病馬的肉冒充牛肉被曝光,比利時、德國、荷蘭等歐洲多個國家被爆出市面銷售的雞蛋被檢測出氟蟲腈殘留的丑聞。“毒雞蛋”事件,不可否認地帶來了負面影響。此外,根據某網站的數據統計顯示,自2015-2017三年期間,歐洲已發生數百起食品安全中毒事件。
眾所周知,氟蟲腈是一種殺蟲劑,殺蟲譜廣,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對人類有中度毒性”的化學品。歐盟規定,氟蟲腈不得用于人類食品產業鏈中的畜禽。我國也有明文規定,2009年10月1日起禁用氟蟲腈。目前,僅可用于家庭衛生害蟲。筆者了解到,大量進食含有高濃度氟蟲腈的食品,會損害肝臟、甲狀腺和腎臟。可想而知,長時間食用帶有氟蟲腈殘留的雞蛋對人的身體危害有多大。
為此,市場監管部門需要加強監管,并通過專業的食品檢測儀器及時檢出問題產品,確保人們餐桌安全。比如農藥殘留檢測儀、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等。目前,市面上出現的農藥殘留檢測儀采用連續檢測法和酶抑制原理,能夠在一定條件下,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類農藥對膽堿酯酶正常功能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與農藥的濃度呈正相關。之后,用分光光度計測定吸光度隨時間的變化值,計算出抑制率,進而通過抑制率判斷出樣品中是否含有有機磷或氨基甲酸酯類農藥的殘留。
進口假蜂蜜
據了解,國外有市場通過進口方式,在售超過30%的蜂蜜是用蔗糖勾兌加工而成的假蜂蜜,而且這些蜂蜜大多包裝精美,消費者僅從蜂蜜的外包裝及感官上,很難辨出其真假及品質高低。那么,如何才能辨別真假蜂蜜呢?據業內人士介紹,針對層出不窮的摻假方式,對應的檢測手段也在不斷發展。從傳統的感官上觀測到對理化指標的檢測,再到依靠現代分析技術來進行鑒別。需要對色澤、水分、酸度、淀粉酶值、蔗糖含量等的測定,目前比較常用的方法為碳同位素比率法、色譜分析(氣相色譜、離子色譜和液相分離-同位素質等)及其聯用技術、光譜分析、顯示掃描量熱法等。這些方法各有長短,有的受限于實驗條件,有些只能針對某一類摻假方式。
采用氣相色譜、氣液色譜、高壓液相色譜、反向高效液相色譜、毛細管氣相色譜等方法分析測定蜂蜜中的殺蟲劑、殺蝸劑、蜜蜂驅避劑及其代謝產物的殘留量;分析蜂蜜中的糖分,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松二糖、麥芽糖、海藻糖、異麥芽糖、黑曲霉糖、曲二糖,松三糖以及甘露蜜中的棉籽糖等;利用氣相色譜、高壓液相色譜等色譜法測得蜂蜜中的精氨酸、色氨酸、亮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等氨基酸成分,并根據不同蜜源蜂蜜的氨基酸含量的差異來鑒別蜂蜜的植物來源;采用木炭柱、薄層層析法、高效液相色譜法等方法對糖漿摻假進行檢測,薄層色譜法可檢出的高果糖漿含量至5%水平,用帶脈沖電流檢測器的陰離子交換液相色譜檢測蜂蜜中攙高果糖玉米糖漿和轉化糖漿,通過高效液相色譜檢測蜂蜜中麥芽糖與異麥芽糖的比例可確定蜂蜜是否摻糖漿。
我們知道,以前,蜂蜜中蔗糖含量的測定步驟較為繁瑣,即先測定轉化前還原糖的量,再測定轉化后還原糖總量,利用差減法求出蔗糖的含量。不過,便攜式蜂蜜快速檢測儀可不經分離直接測定蜂蜜中蔗糖的含量。然后,測定其吸光度,再通過標準系列做出的工作曲線算出蔗糖含量。另外,該儀器體積小、重量輕,使用方便、易于攜帶,可以同時測出蜂蜜中蔗糖、水分、酸度、總糖等八個項目,大大縮短了檢測時間,提高測定效率。
濫用食品添加劑
據介紹,為了提高自身競爭力,同時節省成本的需要,迫使生產商使用更為劣質的原料以降低生產成本。但是又為了更好地吸引消費者購買,他們又使用增稠劑、增味劑、大豆分離蛋白等添加劑進行加工,例如在火腿中注水增重,再加入食品添加劑,確保水能留存其中,完全沒有考慮添加劑使用量是否超標或者是否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
顧名思義,增稠劑主要用于改善和增加食品的粘稠度;增味劑指補充或增強食品原有風味物質。而大豆分離蛋白是以低溫脫溶大豆粕為原料生產的一種全價蛋白類食品添加劑。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對食品工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但如若不科學地使用也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像上文提到的企業只是單純的吸引消費者購買,而未充分考慮添加劑使用是否符合要求,是缺乏社會責任的表現。
由此可見,國外也有食品加工行業亂象,也存在食品質量安全問題。更重要的是,食品加工企業要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并通過專業的檢測儀器,保障食品生產安全,讓消費者吃得放心。
譜析儀器小編點評
食品安全是“產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對食品安全進行嚴格監管,才能讓公眾吃得放心。就目前而言,對食品品質量安全問題,盡管不能做到零發生,但必須堅持零容忍。運用科學儀器保衛舌尖安全至關重要。